1.RCEP全面生效 全球经贸规模最大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RCEP区域总人口、GDP总值、货物贸易金额均占全球比重约30%,协定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2.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中国资产获资金青睐
近期全球巿场避险情绪有所升温。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显示,上周该机构监测的中国股票型基金再度吸引资金大幅净流入,国际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入中国资产避险。数据显示,该机构监测的中国股票型基金中,资金净流入额超过1500万美元的有75只,其中有27只资金净流入额超过5000万美元。
3.世行上调今年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世界银行6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1%,较1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22年的3.1%;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较1月预测上调1.3个百分点。世行预计,由于中国经济恢复及几个大型经济体增长前景改善,今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中亚地区经济增长将加速,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将放缓。
4.经合组织预测全球经济2023年增长2.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7日发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3%放缓到2023年的2.7%,2024年回升到2.9%。报告说,全球经济已经开始改善,但复苏较弱。较低的能源价格正在缓解家庭预算压力,企业和消费者情绪正在恢复,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为全球经济活动提供了动力。
5.投下“信心票”!四大国际组织上调中国增长预期
当地时间6月7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最新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上调为5.4%和5.1%。OECD认为,中国的经济复苏,推动了全球经济活动。世界银行6月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也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对中国2023年的增长预测上调1.3个百分点。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测从此前的4.8%上调至5.3%,上调了0.5个百分点。IMF在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继续成为亚太地区及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增长,成为推动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