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亚洲地区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70%
当地时间4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称,预计亚洲地区2023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70%,中国经济将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报告称,因利率上升和俄乌冲突,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居高不下,美欧的银行业压力也给本就复杂的经济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但亚太地区仍充满活力,预计亚洲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8%升至4.6%,2023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70%。中国经济的重新开放将为亚洲地区经济提供新的动力。
2.全球最大自贸区将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菲律宾正式提交RCEP核准书
12日,据商务部网站消息,4月3日,菲律宾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根据RCEP规定,协定将自核准书交存之日起60天后,即6月2日对菲律宾生效。这标志着RCEP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将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3.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揭秘5月加息概率增大
3月份,美国两家区域性银行倒闭引发全球金融动荡,美国、欧洲央行忙着四处“救火”,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在市场紧张情绪下,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在3月议息会议上将暂停加息,以稳定金融市场和缓解信贷紧缩。
4.欧盟欲建立统一的实时交易数据库,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
本周开始,欧盟内部就制定实时记录股票和债券交易信息的框架进行谈判。不过,这一旨在使欧股更有竞争力的改革面临来自欧洲一些证券交易所的反对,后者不愿将数据移交给计划中的欧洲实时股票交易信息数据库。欧盟委员会仍希望建立上述数据库,统一欧盟内部分散的资本市场,增强竞争力。
5.全球首个碳边境税即将生效 其他主要经济体或跟随欧盟脚步
在近两年的多方谈判后,欧盟在两天内迅速批准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气候监管首次纳入全球贸易规则。当地时间18日,欧洲议会在投票后正式批准CBAM。19日,欧洲理事会常驻代表委员会(Coreper)也将通过CBAM的立法。这意味着CBAM即将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