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投资潜力巨大 “新基建”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近期,中央层面给予“新基建”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对其进行部署。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各地也出台了诸多拉动“新基建”的措施,市场普遍看好“新基建”在拉动经济中的“挑大梁”作用。

“新基建”能否担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中信证券宏观团队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分析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要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必须在逆周期政策上发力。当前,政府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努力,一方面聚焦于稳妥有序抓好复工复产;另一方面聚焦于有效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新基建”的正外部性更强,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更显著,并不会像“旧基建”那样在稳定经济的同时大幅提高宏观杠杆率。

“新基建”聚焦科技产业升级和补短板

“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此后政策对“新基建”的关注度逐渐提高,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应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进入2020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政策稳增长的必要性有所提高,对“新基建”政策发力的呼声也愈发强烈。

“新基建”有别于工业基础“铁公基”。“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即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分析称,“新基建”包含了两个口径,一个是旨在创新的狭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另一个口径是重在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除狭义口径之外,还包括交通运输短板、环保短板、民生短板等领域。结合来看,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这些领域是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最佳结合点,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大国重器。

“‘新基建’的本质就是既能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又能有效避免经济陷入债务泥潭,外部性效应明显优于‘旧基建’的投资范畴。”诸建芳说。

“新基建”投资潜力巨大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来看,未来“新基建”投资潜力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任泽平举例分析称,比如,未来5G网络建设投资达到1万亿元以上,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将超过数万亿元。更重要的是,5G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培育繁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新产业,带动十几万亿元产值的新经济,为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设施。

诸建芳预计,今年整体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至少在8%左右,但在中央大力支持“新基建”作为未来重要发力方向的情况下,“新基建”的投资增速可能在两位数,部分细分领域增速更高,未来3至5年,“新基建”在总基建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5%至20%。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发布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大多数都将“新基建”列在其中。其中,城际轨道、高铁、新型信息通信等已经成为基础设施类中的重点。

明明分析称,目前“新基建”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新基建”的占比持续升高,但目前传统基建仍占主导地位;二是从“新基建”的分项来看,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等致力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占绝大多数。

“从短期来看,传统基建仍是当前稳增长的主导力量,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明明表示。

提高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积极性

目前,“新基建”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方面,在其他拉动因素受到冲击时,或将进一步加速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任泽平认为,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推出“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

诸建芳认为,“新基建”发力的方向应该与我国经济长期的转型方向相匹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与高质量发展相关,聚焦点在于科技创新;二是与新型城镇化相关,聚焦点在于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三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聚焦点在于补短板。

那么,应如何促进“新基建”发展?明明分析认为,“新基建”的难点在于基础建设软件开发以及硬件建设过程,这需要政府与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相互配合,实现资金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动态平衡。因此,后续需要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的积极性,政策之间需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来带动民间资本的热情。

“政策合力下‘新基建’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明明表示,财政政策需要加大项目投入,同时提高对民间资本和企业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需要配合发力,同时也要进一步推动降低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