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渐成投资风口。
据了解,新基建具有市场空间广阔、商业模式逐步成熟、设备投资占比高等特点,符合设备租赁的要求,可以为融资租赁转型升级提供广阔的舞台,而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作为新基建的代表领域之一,备受多家租赁公司青睐。
行业面临业务转型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在经历了十余年的井喷式增长后,目前行业增速明显趋缓,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在较长时间内,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融资租赁公司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的调整,租赁公司开展基建业务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在传统大型基建领域,租赁公司往往以售后回租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而随着同质化经营程度加剧,传统的售后回租业务利差受到一定程度挤压,以往的粗放式业务模式难以持续;另一方面,近几年面向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政策趋严,例如银保监会下发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融资租赁公司集中度和关联度做出了明确规定。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一家租赁公司单纯以基建类或平台类业务为主,在适应调整满足监管要求的过程中,在降低业务集中度和关联度方面,将面临较大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租赁公司如何实现基建业务稳妥转型显得更为迫切。在成渝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竹磬看来,对于以基建或平台类业务为主的国有大中型融资租赁公司而言,转型升级需要把握几个方面:一是行业所需,二是企业所能,三是规模够大,四是收益客观,五是风险可控。从业务实践中看,新基建基本能够符合这几个条件,当前业内也有不少公司尝试拓展新基建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新基建是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其突出的特征是设备占比大,方便以直接租赁的方式开展。直接租赁业务非常符合融资租赁回归本源的特征,逐步提高融资租赁公司直接租赁业务比例,持续增强租赁资产管理能力,开展专业化、差异化经营不仅符合监管鼓励的方向,而且是融资租赁行业转型的重要趋势,因此,租赁公司可以考虑将新基建作为一个抓手来完成业务的转型升级。
数据中心备受青睐
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如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均是新基建的重要领域,投资空间巨大。
据《金融时报》记者观察,业内较多的租赁公司选择在数据中心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探索融资租赁与新基建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投租赁”)持续关注电子信息领域,着力加大在数据中心的资金支持力度,以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据了解,2021年,中建投租赁向某大数据运营公司投放融资租赁款,支持数据中心建设。该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天翼云全国骨干节点、华为政务云全国重要服务节点,致力于发展成为现代服务支撑中心、省内信息消费中心、国家战略数据灾备中心。
又如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租”)以直租、回租等方式,为多家IDC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北上广深区域化优质企业提供了融资租赁服务,为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后续发展注入资金动力。
对于租赁公司而言,数据中心的租赁业务,目标客户是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其中有一些上市公司。此外,部分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做数据中心,其中不乏一些互联网巨头。总体而言,数据中心投入规模比较大,收益稳定,而且风险比较小,是融资租赁理想的目标业务选择。
中信金租有关负责人表示,以IDC领域为抓手,公司致力在新基建的布局上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比如在IDC项目选择、价值评估、资产交易等方面逐步培育出专业能力,成功撮合万国数据与蓝厅数据中心的并购交易,促成了近年来北京IDC市场最大的单一资产并购项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业务提供基础支撑。
“绿色”仍是发展关键词
不过,数据中心具有高能耗的特点,浪潮信息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我国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升至2.7%。由此可见,加快数据中心绿色发展,降低碳排放,推进行业碳中和刻不容缓。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发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在业内专家看来,绿色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IDC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为此,融资租赁公司需要深入研究IDC领域,向IDC企业提供更多的节能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助力IDC领域企业更好节能减排,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建议,在新基建领域,各个细分市场成熟度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也有差异,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绿色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业内租赁公司需要先进入、早谋划,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拓展,尽快建立行业制高点,实现产融结合和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