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收盘后,最新一轮全球知名指数公司明晟(以下简称“MSCI”)中国指数调整正式生效。在全球资本市场中,MSCI是全球最大的指数提供商之一,其编制的MSCI指数广泛被认为是衡量全球投资组合表现的重要基准。自2018年MSCI中国指数纳入A股并逐步扩容以来,MSCI中国指数已经过多次调整。
据了解,本次调整中,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中国股票4只,剔除20只。而个股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后,或将获得被动资金跟踪,从而迎来大量海外资金流入。
MSCI中国指数调整生效
11月7日,MSCI公布了半年度审核变更结果。在本次调整中,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中国股票4只,剔除20只。此次调整于11月25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具体来看,MSCI中国指数本次新增4只标的,包括首创证券、华勤技术、龙芯中科、天风证券,均为A股股票。
业内人士表示,MSCI中国指数嵌套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若股票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便意味着进入了MSCI全球标准指数系列,从而将获得大量被动资金跟踪。
除新纳入股票之外,MSCI中国指数本次剔除了20只中国股票,包括1只中概股(爱奇艺-ADR),2只港股(广汽集团、滔搏),17只A股(口子窖、光线传媒、汤臣倍健、中远海发、白云机场、恒逸石化、海信视像、远兴能源、扬农化工、乐普医疗、丽珠集团、均胜电子、海油工程、上港集团、裕同科技、万达电影、伟星新材)。
除MSCI中国指数以外,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的成份股名单也有所调整,其中,增加成份股8只,包括首创证券、供销大集、华虹公司、华勤技术、正邦科技、康美药业、龙芯中科、晶合集成,剔除了派林生物。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的海外资金相对较少,调整或不会带来显著的资金进出。
每年4次例行调整
MSCI是全球最大的指数提供商之一,其编制的MSCI指数更是广泛被认为是衡量全球投资组合表现的重要基准。
MSCI根据市值、地区、行业、主题等多种维度划分出不同的指数。其中,涉及A股的包括MSCI中国指数、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以及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最受国际投资者关注的是MSCI中国指数,它是由MSCI编制的跟踪中国概念股票表现的指数。MSCI中国指数涵盖了A股、H股、B股、红筹股、P股的大中型股代表和海外上市(比如ADR)。目前,MSCI中国指数是国际投资者衡量和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参考指标,被广泛用于衡量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进行市场比较和投资组合构建。
据悉,MSCI每年会对其所有指数进行4次例行调整,包括5月和11月调整幅度较大的半年度审议以及2月和8月幅度较小的季度审议。每次调整的依据主要为客观量化指标,比如市值和流动性等。
自2018年MSCI中国指数纳入A股并逐步扩容以来,MSCI中国指数已经过多次调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调整,相关的指数基金也将随之调仓,相关投资机会也引起了市场注意。
对此,中金公司认为,虽然被动资金在调整正式实施日必须按照权重变化进行调仓,但这一期间的股价实际变动却未必与权重调整方向一致,反而会更多受到提前套利资金与被动资金之间强弱对比影响,此前也不乏新纳入或权重增加个股在调整实施日股价下跌的情形。
外资看好A股资产
此次指数调整涉及多家A股公司,而外资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普遍看好。
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认为,当前基本面为A股提供了更强支持。“我们预计2025年MSCI中国指数的股价回报率将达5%至6%,并认为任何回调都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买点。”王宗豪表示。
与此同时,高盛也在最新的研报中再度“唱多”中国资产,维持对中国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A股和港股在全球股票范围内还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称,从长周期看,相比于美股,更看好A股的投资回报空间。过去10年,美股年均回报率是13%,未来10年,美股估值大幅扩张可能性不大,我们预计未来10年,美股年均回报率会降到3%,相较之下,其他股票市场会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近日,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公司宣布,将中国股票和美国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理由是经济前景强劲。该公司首席策略师Luca Paolini称,鉴于中国的宏观政策组合正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而且预计还会有财政政策提供更多支持,现在是上调中国股票评级的好时机。
联博基金表示,中长期而言,A股依然充满投资机会,A股中长期走势与国内的宏观经济及企业盈利前景关联度较高。以当前政策的支持力度及决心来看,国内经济有望恢复并带动企业盈利增长,叠加A股估值仍具吸引力、A股上千家上市公司也具备广度及深度,因此,A股依然充满可创造超额收益的机会。